离职不成反被打断牙?四川一牙医被诊所老板殴打致身体多处损伤

来源:三六九医彩网 口腔行业数字化DSO生态平台 作者:luocan 浏览:390 时间:2023/4/11 8:37:45

有媒体视频报道,四川泸州某口腔机构近日发生了一起老板伤医事件,引起大众关注。

据介绍,当事人韩女士是一名牙医,在某口腔诊所上班,因为未按照老板给出的治疗方案对患者进行诊治,即被老板认为其做法损害了诊所的利益,多次对自己进行语言威胁和辱骂。

3月21日,受到威胁的韩医生认为自己的人身安全很没有保障,遂提出离职。但不仅未获批准,还反遭老板殴打致牙齿断裂、闭合性颅脑损伤、肝脏水肿、多处软组织挫伤,并被扣押了手机和执业资格证。

当地派出所工作人员向记者表示确有此事,具体细节目前还在调查中。




是医生还是“打工人”?

Workplace  bullying


虽然公众受教育水平的提高与专业信息接触门槛的降低,有利于健康教育科普工作的推进,但对专业知识仅一知半解便妄下判断,也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医患间的信任风险。

尽管口腔科室的治疗鲜少危及就诊者的生命安全,却也因诊疗的自费度较高、部分治疗项目费用相对昂贵,以及患者对于口腔治疗专业难度的认识偏差,成为了医患矛盾无法杜绝的暴力战场之一。

此次事件严格来说并非传统意义的医患暴力,但本该与医生在医疗活动中站队一侧的医疗机构却成为了伤医活动的施暴方,也实属令人唏嘘。医生本是民营机构的宝贵资源,却一而再再而三的受到职场伤害。


对此有言论认为,民营医疗机构在运营的本质逻辑上完全相反,那么在民营医疗执业的医生职场定位就不能对标来自公益性医疗体系、传统概念的医者,“医位”身份更低,职业尊严也缺少保障。直白来讲,民营机构的医生更倾向是利益至上的私企打工人,受到私企行风的不公平待遇的概率更高,并不足以为奇。

从医疗的职业角度来看,此言当属差矣,但时有发生的职场纠纷也时刻提醒着这一状况的真实存在。有人将其归咎为民营医疗的本质不正确,进而批判民营医疗市场的医生不是医生,医疗更妄为医疗。

民营医疗作为我国社会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市场萌芽与发展和其他服务型产业还是有着相当大的区别,虽说与公立医疗属性相异,却也是在公立医疗体系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更为重要的是,上世纪民营医疗的快速发展时间与医疗市场化改革的轨迹高度重合,其发展逻辑也始终伴随有公立医疗的影子。

那么,要思考民营医疗的行风状态和运营逻辑,自然就无法抛离这段医改历程。


医改历史与民营医疗发展

Healthcare  reform


1985年被称作“医改元年”,医疗市场化改革的明确信号被放出,医疗市场化改革进程开启,核心是以经济手段管理医疗卫生机构,让市场决定医疗资源配置和服务价格。卫生部同时还对个体行医做出具体规定,民办医疗机构以多种形式参与公办医疗机构改革;随后又确定允许有偿提供医疗服务,民营医疗机构开始正式成为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组成部分。

这一阶段改革的初衷,本是有效解决医疗财政经费不足、医疗效率低下等一系列问题。但“只给政策不给钱”的基本手段,却让作为医疗主力的公立机构在经济效益的压力下出现了“要市场化却非常不市场”的类似于国企单位的尴尬处境(确实也是模仿国企进行的改革)。医疗行业本就非常特殊,根本目的是为人民群众健康服务,日常行医活动与“多劳多得”的评价体系的难以同步,使得公立医疗在公益性坚持与自负盈亏上反复横跳。

这导致了一些行业乱象不可避免的在医疗市场出现。而彼时的民营医疗市场,规范化发展的机构依然传承着医疗本位的价值导向,对不良现象虽有参与,却还未成为后来所谓的“乱象制造机”。


1992年,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确立,卫生系统也随之加入市场化的行业大军,允许多渠道筹集资金,放宽卫生技术劳务政策,民办医疗机构开始参与公共卫生领域竞争。在这一阶段,国内大众确实拥有了更多的治疗选择与更好的治疗条件,国内卫生机构的数量由1980年的18万家快速增长至2000年的32万家,社会资本办医的热情被大大激发。

但与此同时,医疗的大众属性与社会基本公平之间的平衡也开始出现波动,医疗费用飞涨导致看病负担加重,以药养医的普及也反射出医药市场的混乱,更为重要的是医疗资源向大城市和高收入区域倾斜,让基础医疗保障的断层趋势更加明显。

2000-2005年,公立医院的产权改革成为了热门话题,卖掉属下公立医院的意愿开始出现于不少长期进行财政投入的区域地方,例如江苏宿迁就在5年内将133家公立医院(卫生院)均拍卖出售。资本集团准备进入医疗领域的憧憬更加凸显,近百亿元民营和外资都有计划介入近百家医院的改制工作。

也是从这一阶段开始,公立医疗与民营医疗分路前进的发展局面拉开序幕。2005年国务院研究报告中一条“我国医改基本不成功”的结论,引起了大家对于医疗市场化的重新审视,卫生部政策法规司也明确表示:“市场化不是下一轮医改的重点。”

对于公立医疗来说,必须回归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防止片面追求经济收益而忽视社会效益的倾向;而在民营医疗领域,市场化发展的脚步却未调转方向。国家明确医疗机构分为营利性医疗机构和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并对这两类机构采取不同的财政、税收等政策和管理模式。

扶持社会办医的政策导向更加明确具体,民办医疗热情持续高涨,民营医疗与公立医疗在发展方针上的价值取向差异开始了明显的体现,各种卖拐式忽悠与快速盈利套路大行其道,民营医疗的市场复杂程度与其发展潜力一般高得惊人。


专业的地方,需要耿直的专业人才

Importance of talent


2020年,公立医院的亏损不到25亿元,而同期的民营市场亏损则超过1300亿元不止,高出足足50余倍。对公立医院的财政扶持恢复几何不多讨论,但作为民间资本投资建立的营利性机构,民营医疗在其整个发展过程中走的却是实打实在自负盈亏路线。

民营医疗的发展优劣时刻牵连资本市场的波动,如果说20年前的最大难题是如何获审批拿执照,那么如今面对的挑战则变成了如何在大浪淘沙中活下来,不被市场淘汰,不被资本抛弃。

牙科是目前民营医疗体系中形式最灵活、数量最多的专科机构之一,某种意义上,从民营牙科的生存状态就可一窥民营市场的状态。

纵观民营口腔医疗市场,部分中小型机构都带有一定的家族式管理痕迹:经营理念偏执,价值取向极端,内部机制等软实力发展薄弱。与此同时,有关部门对于民营医疗的监管依然较多真空区域,其中就包括民营医疗的行风建设。例如普遍缺乏针对性的检查、监督、考核手段及方案等因素,都遏制了民营医疗行业作风规范的深入推进。

随着产业进入新竞争阶段,牙科市场的淘汰法则已变成了“谁更规范、更专业、更标准化,谁就有更大的生存空间”,小机构开展差异化竞争,大连锁追求规模化协同效应。民营医疗还是要追求最终的盈利目的,但获取途径却已经向品质导向无限靠拢。

有人说,美国的好医生都在执业自由,而我们的好医生则大多都留在公立医院。虽有些以偏概全,却也反映了民营牙科在快速发展中并未能给医生依赖的执业平台搭建一个普遍可靠的环境标准。好的医疗质量与好的医生资源始终是密切相关的,如何让好医生获得安全感和就业保障,是民营牙科在当下应该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

民营牙科始终要明白,最专业的地方最不能缺少的就是耿直的专业人才,专业资本的作用,应该是让机构的质地更加专业,市场与法规最终只会留下最好的选手。